地点1:工华东巷13号楼问题:把防火门当防盗门使
昨天上午,记者来到五一广场附近的工华东巷13号楼,该楼共有18层楼,约180户居民,前期采访发现,该楼至少存在4个群租房,房客多是周围餐饮企业的员工,每个群租房少则住着十几个人,这让楼里的老住户一下子觉得拥挤了起来。此外,楼内居民数量多,但发生火灾后只有一处逃生通道,18层楼的54处消防栓都不能正常使用。
据一位姓王的楼长介绍,该楼分东区和西区,东区居住着6户居民,西区居住着5户居民,东区和西区中间有一处楼梯,是居民唯一的通道。在现场,记者看到每层楼都有5处防火门,从18楼至3楼,位于东区的安全出口都被居民封死,有的居民是出于安全考虑,有的居民则考虑将两扇防火门关闭,自家就多出了一个储物间。
逐一走访各个楼层,记者发现,多个楼层的防火门已被损坏,有的能够勉强挂在门框上,有的防火门已经不知何处,而原本不设锁的防火门却被居民安上了锁,当防盗门用。
据楼长介绍,该楼原来有物业,后来物业将该楼的管理交付给沙河口区房产局,居民向房产局交付房租。记者将相关情况反映至大连市公安局沙河口分局五一广场派出所,一位姓王的消防专干表示,派出所已经得知该楼的情况,并于4月末向沙河口区房产局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,要求一个月内整改楼内的消防设备。
地点2:教师大厦9号楼问题:有水带没枪头
2013年9月25日凌晨3时左右,位于西岗区教师大厦的9号楼15层,不断向外冒出滚滚黑烟。闻讯赶来的消防车,因为无法进入小区只能停靠在东北路上,由消防人员架起云梯破窗进入楼道灭火。
时隔半年后,再次来到曾经发生火灾的楼层探访,发现空荡的走廊里目前能找到3处室内消防栓,但无一处可以正常使用,部分消防栓还被居民私设锁头,用来存放杂物,在一些楼层,虽然还能找到水带,但枪头不见踪影。
有居民告诉记者,去年15层发生火灾后,物业曾对各楼层室内消防栓统一补装了水带,“一层只装了一个,但也只有水带。没枪头,这消防栓能用吗?”这位居民抱怨说。
在9号楼入口处,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,对于各个楼层的室内消防栓系统存有状况,他们做了具体登记,并将各楼层的铝制枪头做了妥善保管。
地点3:鲁迅路198号楼问题:电梯间杂物依然难杜绝
2012年10月21日下午,中山区鲁迅路198号楼,堆满杂物的1层公共电梯间莫名起火,浓烟封锁了整个走廊,24户人家被困。
昨日下午,在发生火灾的公共电梯间,仍能在熏黑的墙壁上找到当时大火的印记。在该楼乙单元走廊里,时隔一年半后顶棚还是乌黑一片并未重新粉刷,杂物虽比火灾前少了不少,但随处可见的木箱和各类杂物还是随处可见。
据11层一位老人介绍,火灾后全楼的消防隐患整顿主要集中在杂物清理上,“当时基本都清除干净了,但这两年又在陆续恢复。”老人说,不仅如此,位于最西侧的甲单元室外逃生通道也被居民堆放的杂物堵死,“当时发生火灾时,就因为室外逃生通道被堵了,我们这半边的人都跑不出去。”
委员提案
社区存在三大消防隐患
在十二届二次政协会议上,市政协委员王敏提出了《关于加强社区消防管理的提案》,已被立案,王敏表示,目前本市社区消防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点:
一、居民的消防意识不高。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使用消防器材及逃生知识掌握不多。
二、部分小区楼宇的消防设施保养不足。新建的高层住宅虽配有防火门、消防栓以及烟感探测器、消防水泵、水箱等火灾报警系统,但这些消防设施往往维护保养不到位,部分消防设施不起作用。
三、消防通道被挤占。本市大多数住宅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,导致小区内的主干道、辅干道都车满为患。
他山之石
上海出新规整治群租出租房每间人数不得超过2人
近日,上海市政府发布《关于修改〈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〉的决定》明确,出租居住房屋,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(有法定赡养、抚养、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),且居住使用人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。新规已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。